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兴趣的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兴趣的研究》

2008年12月02日 08:17:48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101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兴趣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平罗县陶乐小学    王学武

一、问题的提出

兴趣指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学习兴趣指的是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基于自己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学习内容(科目)的需要、愿望或情感而表现出来一定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之一。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的设计

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开发智力打好基础,更能开拓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音乐素质。通过唱歌、舞蹈、律动、编创等实践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促进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能力和身心健康,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从而推动美育,推进素质教育。

1、使教师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在实际教学中真正体现出现代教育“学科综合” 发展趋势,做到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延伸、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同时使教师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增强教学实施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我校扎实有效地开展新的课程改革。
    2要紧贴学生发展实际,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创造,突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熏陶学生的情操,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让诵、唱、编、舞、创成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让全校师生从我们源远流长而又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感悟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获得精神力量,构筑具有文化底蕴的精神家园。 

(二)研究内容

学生学习音乐有了兴趣,将给音乐学科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于是我从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具的改变等几方面进行研究:
    1、通过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全新的教与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教师角色的转变。
    4、学生角色的转变。
    5、教学媒体的转变。教学媒体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更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音乐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整合,体现了教学观和学生观的转变。
    6、教学过程的转变。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即通过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创立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发现知识和理解知识。

(三)研究对象

全校一至六年级所有学生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各年级在平行班中随机抽取一至二个班为实验班试教,观察其实施效果。

     2、开展“一课多教”与“教好一课”的教学活动:

“教好一课”即教研组老师有针对性地对教材、教学方式、教学设计进行共同研讨,上实验课,并共同修改,直至上好为止;“一课多教”同 “同课异构”相似。即定出一个内容,由多位教师参与实验课,并总结最佳方案,进行实录,积累资料。

 3、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施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指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它的核心思想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评价中,主体互动,让评价更富有人性魅力;音乐会表演法,让评价更具生活情趣;音乐档案袋,使评价具有全程性;课堂行为记录表,使评价更加及时;自选强项法,让评价更具有个性。

    4、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五)研究保障

1、研究过程有序化:定出具体的研究步骤,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项研究活动,教师间即有合作又有分工。

     2、研究内容合理化:根据教学新课标、现用教材和学生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来选用教学内容,另外,可以结合学生的特长来丰富研究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

    3、研究方法多样化: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科学有效地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创设出浓郁的诗文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另外,学校的支持、专家的辅导、教师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保障。

三、研究的措施

本研究小组由:王学武任组长,王伟华、侯月兰、吴荣、赵丹、仇凤琴为组员。

1、收集、整理优秀歌曲,汇编成校本课程。——侯月兰、吴荣、赵丹、仇凤琴。

    2、查阅文献,了解国内音乐教育的信息,掌握和理解新课程的基础理论——学科综合,为课程的研究积累理论基础。——王学武。
    3、分析、了解学校内外情景,进行课题的可行性研究。——王伟华。
    4、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课题。——王学武。
    5、结合校园文化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一些歌曲,使全校师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另外,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编创的优秀歌词和欣赏乐曲后所随想的一些故事作品在这里向大家展示,激发学生热爱音乐,创设出浓厚的校园氛围。——王伟华、王学武。

6、进行音乐教学探索——王学武、侯月兰、吴荣、赵丹、仇凤琴。

四、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由2007年8月开始,2008年7月结束。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1、第一阶段〔2007.8~2007.9〕为准备阶段,学习理论,收集资料、自编教材,拟订研究方案,准备研究硬件为实施研究作好准备。

2、第二阶段〔2007.9~2008.4〕为实施阶段,具体操作实验,积累素材,撰写案例、论文。

3、第三阶段〔2008.5~2008.7〕为总结阶段,对研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整理,撰写试验报告、研究总结、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五、研究的成果

经过一年的研究,此课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中有些是有形的,如编写了一本校本课程;还有一些是无形的,如教师教学意识的增强,学生自身艺术素质的提高;还有些是可以量化的,如在校园中学生参与音乐欣赏与创作的数量,在校内搞音乐角栏目等。 

1、精心选择与编写了音乐校本教程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与编写一系列相关教学内容的歌曲做为校本课程,在本次课题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选材的要求,课题组的成员在第一阶段的资料收集中,共同努力,收集了古诗新唱歌曲20多首,欣赏的FLASH和MTV动画音乐欣赏20多个,配有古朴画面的诗歌朗诵与民乐曲10多首,还积累了与之相关的网站若干。 

2、积极探索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对于学生来说,它存在着无穷的吸引力,。因此,在进行教学的实践中要保持学生这样一种天性的求知欲,我们的音乐教师就要不断改进和探索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在歌曲教学中采用“情境——体验——表现”方式,即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采取多种方法丰富情感体验——探索多种音乐表现形式;创作教学中采用“引导示范——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方式,即示范编创过程——确定主题学习内容——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教师提供资源帮助——组织协作学习活动——形成编创作品——评价作品。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还注意了以下几点: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巧妙的导入新课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而贴切的导入,是进行教学的关键。如:在学习《动物说话》这首歌时,我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从大自然中的万物所发出的声响导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当我们用自己的语言相互问候的时候,你们可曾想到,大自然中的万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比如,它们是怎样说话的呀?”学生模仿自然界中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海浪声、冰雹声等,紧接着,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学习动物说话,并运用生动的导入:“在一条美丽的小河边,住着四个好朋友:小鸡、小鸭、喜鹊和青蛙。瞧!它们正在亲热的说话呢!”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说话声,学唱歌曲旋律,并用拍肩、排腿、捻指等动作表示动物说话,固定节奏。在学会的基础上,学生还自编歌词,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2)创造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的表现自己的音乐才能。

传统音乐基础教育尤其是唱歌教学,注重识谱教学,强化咬字、吐字等歌唱技巧,忽视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忽视了教学的“个性化”设计,严重打击了学生演唱的积极性。基于这些原因,我们课题组教师努力改变上课的组织形式,改变教唱模式来激发表演欲望,借助小组互助表演等方法吸引孩子,让孩子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在自信心的增长中独立的自信的表现音乐。如:课前大量收集音像资料,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优秀的演唱家、舞蹈家、演奏家的演出音像,从中给孩子以优秀范例,进行美的熏陶。鼓励孩子各尽其才进行表演,开展音乐大舞台、才艺表演等形式,并用小红花、小红旗、小金星等奖励。另外,根据新课程理念,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全班每个孩子都能兴趣盎然的投入其中,充分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了合作精神,逐渐培养了学生对演唱、演奏、对音乐课的兴趣和信心。

(3)设置情景,启发想象,激励创造

要改变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只重视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心灵感悟、情感体验的生成和发展的现象,我们必须强调音乐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才是学生获得艺术经验之最基本方式和基础,也只有在参与体验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4)开展形式新颖的考评活动———别开生面的“班级表演会”

多年来,“分数”一直是音乐学科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在兴趣爱好、艺术特长和艺术感受、表现、创造等方面不能进行全面、客观的考评。从而使学生得不到公正、全面的评价,约束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作性。研究期间,我们尝试着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班级表演会”来探究音乐评价方式,并收到了可喜的收获。

3、在音乐教学中积累案例,撰写教学论文。

王学武:案例《诗与歌的合鸣》、教案《春晓》

侯月兰:教案《春江花月夜》

吴  荣:论文《播洒快乐 激发创造》

仇凤琴:教案《咏鹅》

六、研究反思:

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其音乐素质和知识技能的高低以及文化素养、责任意识、情感投入、观念的更新等,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可以说,在基础教育中,只有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在艺术的空间里尽情翱翔、驰骋,才能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达到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激励儿童思考,为儿童提供‘自由空间’,给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广泛与他们交往,及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要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同时也要给他们留点自由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激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广大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音乐课成为同学们愉悦的学习乐园。

总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来引爆学生心灵的火种。 编辑:鱼儿

上一篇:让少先队活动在信息时代飞扬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夏平罗县陶乐第一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宁夏平罗县陶乐镇花园东街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